2019年03月14日 来源:凤凰网江苏
未来的南京会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再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样的南京,你能想象吗?
今年1月,《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下称《管理规定》)经市政府印发。3月14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对其进行解读。
那什么是“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南京市作为首批江苏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推进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和丁家庄保障房两个试点片区的海绵试点项目建设。
凤凰网江苏了解到,按照建设计划表,今年南京城市建成区10%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2020年这一指标要达到20%。
新老区域分类施策
对于已建成区域,结合道路整治、小区出新、雨污分流、河道整治等工程,通过增加道路透水面积、建设生态驳岸等方式植入海绵要素,增加地块滞、蓄水能力;新建城区引入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调蓄池等海绵措施,全面提升调蓄能力。
海绵型建筑方面
针对江心洲科创中心、江岛新天地及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多个小区及公共建筑,全面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调蓄设施等措施,增加雨水利用率,控制径流总量。
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方面
以低影响开发为理念,采用可渗透路面、微地形建设、水生植物净化、雨水利用等众多工艺做法,全力推进寅春路海绵湿地等7个公园绿地项目建设。
河道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方面
结合和臭河道整治、河岸环境整治,通过生态护岸、生态缓坡等技术手段,对北十里长沟东支、红光水道等20条河道水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
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方面
在十点片区内15条道路建设中,利用透水铺装、雨水调蓄等手段,提高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面源污染削减率;同时推进江心洲3号泵站及2.9公里江堤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不过,海绵城市建设概念新、涉及面广、任务重,系统性、综合性强,需要多部门配合、多专业融合。南京市建委建设处主任科员李海生介绍,“目前南京市已制定的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但主要还是对技术上进行约束。从制度机制层面看,还缺乏系统性的顶层文件来统筹引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对此,《管理规定》明确了各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职责与要求。明确各区政府参照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模式,成立区级海绵城市建设专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技术指导,配合市海绵办做好监督考核工作。明确市建设、发改、财政、规划资源、水务、交通、生态环境、绿化园林、房产等部门和单位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职责分工。
评论:海绵城市建设,南京大搞雨污分流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地埋式箱泵一体化雨水收集池、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等几种很重要的水处理设备,江苏富亚给排水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型箱泵一体化雨水收集池、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专业生产厂家,期待为全国的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出一份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